140. 第 140 章 《敬热烈的青春》……(2 / 2)

赵成冷不丁没反应过来。

曲茜茜好奇地问“大队可以建合作社让社员们入股,养两头猪不难吧”

赵村儿大队建合作社不是啥秘密,细节也不可能隐瞒,按理说是能够效仿的。

李大队长苦笑,“这不是我们大队没有人会养,社员们怕养死赔钱,我们也不敢像你们大队那么大胆,赊那么多猪”

原来如此。

赵柯很大方地说“不敢赊,也可以先试着养四头,不会就去我们大队学,你们要是不好意思,就用其他方式交换,互帮互助嘛。”

丁主任立马道“老李,人赵主任都这么说,咱还客气啥,实在不行就让社员们用劳力抵呗,又不是没干过。”

李大队长也很心动,又摇头道“今年种这老些地,抽不出手,得先顺顺,等明年吧。”

“等啥明年”

李大队长道“你不懂。”

两人眼瞅着要争执起来。

“李队长,丁主任,你们大队的钱不用着急花出去”赵柯神秘兮兮地出声儿,“我跟你透个底,我们大队说要带动其他大队,确实不是说漂亮话,也有规划,只是要公社兜底,段书记和吴主任那边儿,还在迟疑”

李大队长急急地追问“啥规划”

“没定的事儿,我不好跟你细说,只能跟你说,是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好事儿。”

她这说一半儿藏一半儿的,李大队长和丁主任更难受。

李大队长又问“既然是好事儿,公社为啥迟疑”

赵柯叹气,“咱们公社,村和村大多离得远,各个村儿情况又不一样,两位领导怕各个大队配合度低”

“这咋会公社有啥指示,我们啥时候不配合了”

“我也是这么说的啊。”赵柯替他们抱屈,“就说你们李村儿,上面有啥政策,李大队长你都是第一个响应,这我们都看在眼里的”

拍公社马屁说得这么正直,赵成和曲茜茜看着赵柯,学到了。

而李大队长看赵柯的眼神就像知音,“赵主任你懂我们,段书记和吴主任他们看好你,你一定得为我们说说话,公社有啥任务,我们百分之百配合。”

赵柯坚定地点头,“这是当然,咱们这么些年的邻居,一直处得都挺好,一点小矛盾不影响咱们两个大队之间门的交情,革命情谊坚如磐石。”

李大队长一把握住她的手,大力地上下晃动,“没错,坚如磐石。”

赵柯回握的力道很大,从上到下都表示着她的坚定,“我一直在劝,两位领导有松动,我肯定第一时间门向李队长透露这个好消息。”

李大队长不住地感谢,还要留他们在李村儿大队吃饭。

赵柯婉拒了,临走之前还交代“暂时不要传出去,免得有变数。”

李大队长保证“我懂,我懂。”

赵柯迟疑了一瞬,又道“还有个不情之请”

“赵主任你尽管说。”

“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影响咱们两个大队情谊的事儿,以后咱们双方都尽量预防、避免,您说是吧”

李大队长稍微一思考,了然道“有理,有理。”

赵柯微笑。

李大队长也笑。

双方友好告别。

赵柯人坐着牛车渐行渐远。

赵成问“赵柯,套出家底了”

赵柯还保持着挥手告别的姿势,挥动,“各个大队卖白菜的钱都有数的,根据他们的田地亩数,种地要花的钱,也能算个大概,李村儿大队的社员连猪都不舍得投资,去年发给他们的分红钱没有啥婚丧嫁娶生病的事儿,肯定都省着呢。”

曲茜茜问“那他们能舍得往公社办得合作社投钱”

“有公社担保,有很多人分担风险,还有咱们这样家大业大的大队参与,保本儿有收益的可能大,最重要的是,咱们不是拿走钱,要买农机,农机是归属于他们大队的。”

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那儿,又有从众心理,当大队长的,怎么都会琢磨,他们到时候就会劝社员们,给他们讲清楚好处。

赵成道“我还是觉得他们假的很,不诚心。”

赵柯对两人道“有时候不用在乎那些,又不是真的亲兄热弟,表面上过得去就行,利益会动人心。”

李村儿村口

李大队长看牛车远了,才放下手。

丁主任不放心“她一个小姑娘,你还真信啊。”

“为啥不信你看赵村儿大队现在的发展,就光那几十头猪,你不眼红”

丁主任不吭声儿,不眼红她能说那话

李大队长此时完全没有面对赵柯时掏心掏肺的憨厚劲儿,分析道“甭管是啥规划,段书记和吴主任当领导的,要为公社考虑,哪可能凭白让她一个小姑娘胡闹,肯定是确定有好处才会下指示,到时候咱们就按照赵柯说的,第一个响应、配合,给公社留个好印象,对咱们有好处。”

丁主任赞同,“没准儿也扶持咱们。”

“咱们没赵村儿大队那个本事,也没啥好扶持的,好歹人家吃肉,咱们也能沾点儿荤腥”

赵柯调研的计划,是先从近的大队开始李村儿、潘村儿、周家屯子、六河子、高家村儿;

接着是跟赵村儿大队“联姻”的靠山屯儿,平坝子

最后是一些比较远的大队。

基本都是相同的一套磕,只是细节上变化一点儿,打着帮忙看看排水渠和水车的旗号,一通侃大山,然后透一点儿底,暗示几句。

熟能生巧,交流的过程不难,赵成和曲茜茜也都“学有所得”。

比较难得是,奔波。

赵柯他们仨整日的不着家不着村儿,有时候走得远,他们就直接在公社住下。

赵村儿大队留守的一些人,对此怨念颇深。

赵芸芸值守在办公室,抱怨“还说每天相处感情深呢,根本见不着人。”

潘翠莲噼里啪啦地打算盘,没听见。

赵芸芸提高音量,“嫂,你天天算,不烦啊”

潘翠莲停下,先看了一眼躺在睡篮里安睡的闺女,才道“赵主任说得预算出公社组建合作社的资金,等她回来要做写规划,我笨,当然得仔细算。”

家里干活儿不方便,也没人沟通,所以她每天抱着闺女上下班。

赵芸芸幽幽地叹气,整个大队都是被赵柯灌迷魂汤的人,闲一点儿不好吗

“我帮你吧。”

赵柯家

余秀兰放学回家,拎着农具到自留地里干活儿,刚一走进,就看到傅杭已经在她家地里。

“余老师,我劳逸结合,顺便干了,您回去休息吧。”

又不是真女婿,真女婿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回去休息。

余秀兰走进地里,怜爱道“小傅,你说你老来我这儿勤快有啥用你倒是往赵柯跟前凑啊,你左右不用上工,你跟她一起去各个大队调研呗。”

“我也有自己的事儿要做,有自己的路要走。”

傅杭丝毫没有被甩下的落寞和无措,神情中满是云淡风轻地清旷,“我和赵主任,应该是同道相益。”

他很享受这段彼此助益的关系,无论结果是什么。

余秀兰拄着农具,看了他半晌,摇头,“我是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很多人说,不懂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困惑,每一代有每一代撕裂一般的成长。

赵柯不能代表所有年轻人,赵柯只是给出了她的答案。

就在赵柯为了公社合作社奔走调研的时候,她投稿到群众日报的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全国发行题目是敬热烈的青春。

她说

青春的车票带着我们走过西疆和北大荒,走过山野和海峡,走过无人走过的路,踏出未曾踏出过的足迹。

她说

春风不解少年志,白雪不凉少年血。

她说

风吹残烛,看尽世故,一腔热血不辜负。

她说

热烈的不是青春,是青春里的你我,是初心不改,一路坎坷仍有梦。

她说

我们开垦荒芜,见证历史,重建荣光。

赵柯收到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信,也通过一张报纸,进行回信。

没有人能永远澎湃,永远朝气蓬勃,可总有一些人,向光而行,也在成为光。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