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第1 191 章 解决问题的角度(1 / 2)

赵新山和李荷花冷战了。

当晚, 李荷花就收拾铺盖搬去曲茜茜那屋,要跟赵新山分开住。

结婚快三十年,除了不在家, 他们就没分过屋。

太不像话了

赵新山质问她“你非要搞这么难看吗孩子们看着笑不笑话”

李荷花不搭理他, 拉着脸“啪”地关上门儿。

赵芸芸早躲回屋了。

赵新山坐在堂屋抽烟生闷气,只有曲茜茜进进出出。

她给婆婆铺褥子铺被,还打热水洗脸洗脚, 最后一趟, 灌满热水瓶,又拎着水壶给公公的搪瓷缸子倒满水,孝顺地叮嘱“爹, 您早点儿睡。”

赵新山绷着脸, “嗯”了一声, 没动作。

曲茜茜回屋, 细心地给婆婆倒了半杯水放在桌上,“妈, 你晚上口渴, 兑热水喝。”

李荷花跟赵新山干起来, 反倒浑身舒坦, 躺在炕上享受着儿媳妇的体贴,惬意极了。

“儿媳妇儿多香,我早就该不惯着那个老登”

曲茜茜当作没听见。

没多久, 整个屋子都安静了。

赵新山独自抽完两根儿闷烟, 才端着搪瓷缸子回屋, 自个儿上炕铺被,也没洗脚,脱了外衣就躺下, 黑灯瞎火地睡不着,忍不住揪着衣领闻了闻。

“有啥味儿越老越矫情”

越在意的人越难受。

第一天,李荷花精神抖擞地起来,赵新山一晚上没睡好,脸色更黑。

李荷花不伺候赵新山了,啥都不干,也不搭理赵新山和赵芸芸,只跟曲茜茜和颜悦色地说话。

原本的母女矛盾上升为家庭矛盾,赵芸芸被母亲晾在一边儿可以没心没肺,赵新山不行。

后方不稳定,情绪就不可避免地带入到工作中。

陈三儿和赵芸芸处对象这事儿,那就是个八卦,不影响自个儿,大家私底下嗑瓜子看热闹,都不敢问到赵新山跟前去。

而现在赵村儿大队事关所有人、顶重要的事儿,有一。

一个是今年的春耕准备,一个就是他们的种猪。

春耕,大家都是熟手,按部就班准备就行。

月初那两只母猪,又有发情反应,显然是没配上。

母猪配不上种,全村人都跟着着急。

怪愁人的。

还得重新配。

之前不搭理公猪的母猪第一回发情,燥得满猪圈拱,也不往公猪身边儿凑,公猪挨过去,它还撅公猪。

饲养员们只能辅助配种。

人力辅助吧,得拎着尾巴,手扶配种。

下乡人,有时候开黄腔挺粗野,好些妇女也这样儿,不过大家都有意识地避开未婚的孩子们。

这种事儿吧,要搁在平常,挺容易引人遐想、开腔扯黄的。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这个猪要是能配上,赵村儿大队就能省下一大笔买猪崽的钱,省下的就是挣的,到时候都用在大伙儿身上,相当于进大伙儿兜里。

换句话说,配不上,这个猪崽的钱,就是从所有社员的裤兜里抢钱。

以至于配种那几天,谁路过饲养员们,都要问几句

“配了吗配了吗”

“这回能不能成啊”

“公猪行不行啊”

“母猪行不行啊”

“你们行不行啊”

养猪场的饲养员们压力太大了。

而且社员们给压力也就算了,大队长赵新山也总站在猪圈外头,眉头紧锁地盯着母猪,烟抽得更凶。

饲养员们打他身边儿路过,都呛得慌。

要是赵新山直接抓他们问责吧,大伙儿还能辩解几句,他们真努力了。

可他就这么苦大仇深地盯猪,他们心理负担才重。

饲养员们频繁跟小队长朱大娘诉苦,朱大娘不得不找到赵柯,唠叨“你劝劝大队长吧,事儿那么多,还有他家芸芸的事儿没弄好,老盯着猪干啥啊”

“古时候丫鬟婆子咋伺候小姐姑爷,俺们就是咋伺候那猪的,真是当祖宗一样了,都手把手了。”

“我自个儿怀建强的时候,都没这么小心,建义对象相成了,我这个大娘都没心情操心。”

“能不能揣上崽,我们也着急啊,这给我们整多大压力猪压力也大啊,谁被这么盯着,能行啊。”

末了,朱大娘来了一句“刚大伙儿还说呢,以后要是有儿媳妇儿,真不能为生孩子的事儿给儿媳妇儿脸色看,压力太大了”

赵柯听得哭笑不得。

配种不顺利,但他们有了新的感悟,又不算是没有好处。

“你可不能因为忙就不重视这个,我们管着那么多猪呢,全是咱们集体的重要财产,不是小事儿的。”

“我知道了,会跟大队长说的。”

朱大娘这才忧心忡忡地回猪圈。

赵柯确实不闲,她的忙大家都肉眼可见。

相亲大会只是公社参与的一个活动,主要由妇联组织,而妇联只是公社其中一个部门。

公社是一个整体,目前合作社代表的经济发展是公社的重中之重,但其他方面也不能瘸腿。

双山公社在赵柯的催化下,有着他们自己的考量。

按照趋势,粮食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的命门,本地有土地优势,农业一定是本地的支柱型产业,绝对不会缩减耕地,只会在未来不断开发土地资源。

而大面积林转耕,畜牧发展,是否会生态失衡,造成土壤环境改变,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从小处说,就是一个小公社的设想,往整体和长远说,涉及的不只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可能还有生物,环境,民生,人文

赵柯和段书记、吴主任知识面有限,都不太懂这些,但牵一发而动全身道理,是自古就有的,负责一个公社,就必须整体、全面、长远地考虑。

每一块儿土地适合种什么作物,哪一种作物市场需求高,回报高,种植的性价比高,是否可以在其上发展其他副业,类似于稻田养鸭子养鱼,林地里养鸡,某些作物是否可以伴生。

还得研究针对农业方方面面的政策,还不能只考虑一年的耕种,还得紧跟时代的发展。

一个“穷”字,他们就要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创造最大的价值,一个责任意识,他们就要尽可能地减少发展对未来造成的隐患。

不懂怎么办就学喽。

学不过来呢当然就是招揽人才。

翟老师他们回省城,将赵村儿大队描述的生态蓝图也带了回去。